欢天喜地过大年!跟着这份指南新春一起探寻上海城市记米乐m6手机网页版忆吧→
发布时间:2023-01-25点击次数:

  米乐m6手机网页版米乐m6手机网页版建造于1882年的张园,是当时上海三大园林之一,与“徐园”“愚园”齐名,曾经是清末民初上海最大、最有特色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自上世纪20年代后,原张园区域先后建成了多种、170幢不同风格的里弄建筑,并逐渐演变为充满烟火气、五方杂处的里弄街坊,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建筑风格最丰富的石库门建筑群,堪称活着的“石库门博物馆”。

  张园曾经亮起上海第一盏电灯;开张第一家室外照相馆;上演第一场话剧;留下第一辆自行车的车痕……这个在百年前,开创上海乃至全国多个“第一”的地方,享有“海上第一名园”美誉。

  历经百年风霜,张园的建筑与弄堂风貌被较完整地留存下来。2019年,张园开始了“征而不收、人走房留”的保护性征收改造模式,2021年启动保护性修缮。经过修缮,2022年张园西区16幢建筑焕新回归,每一栋建筑都安静地诉说着当年设计者与房屋主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与巧思,成为全新的城市空间。

  在外滩知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中,有这样一幢建筑,各层腰线明显,二、三层为清水红砖外墙,可谓“万楼丛中一点红”——它就是历史悠久的外滩9号。

  中山东一路9号原为轮船招商总局大楼,是一幢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外廊式建筑,也是外滩灰色基调风景线中仅有的两栋红砖楼房之一。

  大楼面向外滩的主立面为三段式古典主义构图,呈典型的横三段、竖三段造型;二三层柱廊分别采用了塔什干及柯林斯柱式;门窗多用拱券,砖工精细;大楼内部楼梯栏杆木扶手有精美券柱式雕花。在外滩风景线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高大的法国梧桐浓荫掩映下,武康路100弄宛若一座“秘密花园”,低调“藏身”其中。2016年,保护修缮工作正式启动。两幢历经百年历史的西式别墅,经过精心修缮后,已然成为拥有浓厚历史底蕴和精致优美庭院的精品建筑。

  武康路100弄的两幢花园西式建筑,建于1918年,坐拥南北两个花园,房屋外立面为卵石墙面,南立面外露木构架,别具风韵。扁券大窗、圆券窄窗、青石窗台点缀其间。双坡平瓦屋面与菱形平瓦屋面相结合,尖拱型老虎窗透出浓浓的海派风情。

  迎宾三路298号虹桥源1号建成至今已98年,它与虹桥路及其周边众多花园住宅一起,构成了上海近代西郊,也就是如今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独特的历史风貌。

  老宅院中最具特色的是东宅中式传统的歇山顶,融合了东方的曲折、含蓄与西方的深沉、厚重,兼并着归属感与荣耀感,带着根的情怀,开创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

  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位于虹口区东长治路505号,设计、建造于1934年,兼具英国哥特复兴风格和装饰艺术派风格,是研究上海近代建筑风格的重要案例,也是上海近代多元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主体三层,局部六层,总建筑面积7858.82㎡。建筑立面以天平、角尺、齿轮、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为装饰,独具匠心。

  雷士德工学院修缮项目于2022年10月总体完工,门前开阔的草坪上绿草茵茵、鲜花盛开,一展20世纪30年代建成时的迷人风采。

  叶家花园坐落在政民路507号内,拥有近百年历史,是一座以中国传统样式为主,间以西式建筑点缀的苏州园林式花园,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山石洞壑等美丽景色。

  整座花园呈东西向的椭圆形,园内花木葱茏,布置精巧,波光岛影,相映成趣,园湖内有三个大岛环绕交错,岛与岛,岛与环路,均以亭桥相连,构成全园盛景。

  湖心岛主岛上有一座小白楼,名为延爽馆,是叶家花园的主楼。建筑四面环水,底层有东、南、西三面环廊,柱廊为爱奥尼柱式。1920年建成,古典主义风格。二楼设有弧形凸出露台,可以远眺整个花园美景。

  汇龙潭公园建于1588年,是一座布局有致的明代园林。园内明清建筑与古树名木相映成辉,5条河流在此汇集成潭。在潭中小岛应奎山的最高处,可俯瞰汇龙潭全景。

  佘山天主教堂坐落于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西佘山山顶,于1871年由法国传教士始建,1935年落成。主体属于欧洲巴洛克风格建,并融和了希腊、罗马、哥特建筑艺术,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手法,建筑面积为1586平方米。

  修缮工程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外立面精致的琉璃筒瓦屋顶和清水红砖墙面采取传统手法进行了修缮,内部则遵循最少干预的做法,保持了建筑大堂原有的特点和氛围。经过修缮的佘山天主教堂与佘山的自然风光以及周边建筑形成了本市不多见的特色文化景观。

  倪葆生旧居建造于1927年,建筑占地面积约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44平方米。宅邸除南面正门方向外,周边三面有护宅沟,是崇明、启东、海门地区典型的“四汀宅沟”类型住宅。建筑做工考究,同时蕴含着丰富历史人文价值,于201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四汀宅沟”作为崇明海门地区特色住宅,形成于传统的盐文化和农垦文化,是当时农民和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结果。

  纵观宅邸,东、西、北三面环以护宅沟,白色粉墙面,硬山小青瓦屋顶,部分房屋山墙做观音兜,属于崇明典型的“独宅独水”式民居。主要屋堂坐北朝南,四进三院式砖木结构,拥有“四汀宅沟”类型住宅内最高的“四进三场心”形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TEL:400-388-3942    FAX:+86-096-3419    EMAIL:admin@admin.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67号  鲁ICP备200010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