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手机网页版此轮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企业家信心不足?未必!
发布时间:2023-06-29点击次数:

  去年底中国防疫政策转向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复苏充满期待。两会期间,中国2023年GDP目标定在5%左右。相对于去年3%的增速,经济目标体现了中央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理念。

  从实际情况来看,春节后中国经济恢复明显加快,一季度GDP更是超出市场预期,达到4.5%。房地产在“三支箭”的政策加持下,销售和价格开始企稳。

  虽然近期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中国2023年GDP预测,但预测仍维持在5.2%-5.6%之间。但也有国际组织上调了预测,比如世界银行将中国2023年GDP从5.3%上修至5.6%。

  很明显,经济复苏在趋势上并未改变,2023年和2024年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的盈利增速预计分别达到37%和29%,也表明经济整体仍处在复苏中。

  GDP整体趋势向上(左图),国际主要机构组织对中国GDP预测(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一季度过后经济复苏的动力似乎开始衰减。对比海外疫情放开后经济表现,欧美包括日本经济均出现较好恢复,甚至出现通胀风险,中国整体也不例外。

  但5月份中采PMI再次环比走低,仅48.8%,且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均连续三个月回落。5月份工业增加值从5.6%回落至3.5%,固定资产投资更是从4.7%跌至4%,主要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此轮复苏势头开始放缓,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存疑。

  在此背景下,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此轮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企业家信心不足。人们开始发出疑问:如何恢复企业家信心?

  从现象来看,企业生产投资低迷,社会需求疲软。短期报复性消费后,消费开始走低,社会通缩风险加大,地方城投债风险悬而未决,青年就业率又是另一个难题问题。

  CPI和PPI连续下滑,通缩风险抬头(左图),房地产价格再次向下(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在此背景下,中国股市跑输欧美主要市场,甚至亚洲的日本和印度股市。市场上投资者不断探讨如何恢复企业家信心。可这里我们不仅要问,企业家真的信心不足吗?

  如果是,为什么会出现信心不足,如何恢复信心,何时恢复?如果不是,企业家为什么不扩大投资,何时会扩大生产。

  对企业家信心是否不足的回答关系到政策的有效性和对中国权益市场的预期展望。

  我们对企业家信心不足的判断有所怀疑,直接的证据是失业率数据。虽然16-24岁人口失业率上升至20.8%,但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已经从5.7%回落至5.2%。总的失业率和青年人失业率背离,特别是整体失业率下降恰恰说明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只是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

  此外,我们可以统计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增速,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3.5%和9.1%,平均11.3%,远超往年。即使剔除PPI价格因素,2021和2022年制造业投资也显著高于2017和2019年。

  如果是企业家信心不足,怎么会在疫情后不到半年里突然出现信心逆转?我们有理由怀疑经济复苏放缓是企业家信心不足的判断。

  城镇调查失业率向下说明经济整体是复苏(左图),2021-2022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并不低(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从PMI的数据来看,企业的去库时间拉长,生产意愿确实不足。这种情形一般与企业预期回报率低迷有关。

  我们认为企业预期回报率不足的根源并非需求端,而是供给端。我们通过工业产能利用率计算了产能缺口变化,可以看到2021年和2022年的工业产能扩张迅速,工业产能与总需求之间出现过剩,且过剩幅度超出以往近2倍。

  2021和2022年恰是疫情稳增长阶段。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企业和居民均受到影响,工业增加值下滑超过25%,社会消费品总额下滑超过20%。发达经济体也遭受不同程度影响。为对冲经济,世界各国纷纷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和收入政策发力。

  然而,中国和美国以及欧盟在救助着力点有着明显差异。具体来看,中国工业增加值的GDP比重和资本形成总额的GDP比重均要显著高于欧美,而欧美服务业增加值的GDP比重则要显著高于中国。

  疫情期间,中国在维护人民收入稳定、保障消费时,因为制造业大国的属性,也把重点放在支持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上。相反,美国和欧洲因为产业链转移,供应链在外,工业企业重要性下降,政策的重心主要放在刺激居民消费。

  中国与欧美差异的背后是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体现,疫情期间中国成为世界供应链中心。然而,正是因为中国超强的制造能力客观上导致中国在疫情后形成产能过剩。

  2021-2022年产能可能过剩(左图),中国工业和投资的价值比重要高于欧美,服务业的比重则低于欧美(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疫情阶段,欧美居民需求一部分由国内企业解决,但更多的需求靠海外,主要靠中国。

  疫情期间中国的出口在全球比重升至15%。事实上,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出口持续走高,2021年全年除7月份出口同比增速18.8%外,其余月份均高于20%。中国制造业在国内稳增长和海外需求提振下全面提速并成为全球供应链最重要产能。

  2021年中国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13.5%,2021-2022制造业投资平均增速达到11.3%,远超过2017-2019年5%左右。2021-2022年制造业增速更是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

  中国出口全球占比升至15%(左图),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出口高增长(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注:考虑数据的连续性对2021年2月出口数据做了处理,用两年平均数代替。

  疫情开始后中国制造业增速快速提升(左图),制造业投资增速要显著高于整体投资(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2020-2022年工业对GDP经济贡献率达37.2%,而2017-2019年工业对经济贡献率仅为28.8%。相对而言,服务业除金融和信息服务业外,疫情期间经济贡献率均低于2017-2019年。

  随着中国疫情政策转向,一些防疫政策退出,制造业的扶持政策可能有所松动。海外因通胀风险进入加息缩表周期,需求放缓。疫情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产业链转移,中国订单减少,出口负增长。

  很明显,2023年中国内需不稳、外需放缓,已无法匹配过去两年产能。企业家预期投资回报率下降,不愿增加投入。换言之,正是因为此时产能过剩从而导致中国经济复苏放缓。

  我们从上市公司的数据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疫情三年上市公司的资本开支在连续增加。

  我们选取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剔除相关新股),根据计算,2021年和2022年A股市场制造业(包含上游工业)资本开支增速分别达到16.3和16.4%,相比2017年和2018年,资本开支的增速明显加快。

  从具体产业情况来看,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基础化工、煤炭、汽车、有色等行业近年资本开支增速较高,这些行业如今相对于短期需求可能出现产能过剩。

  A股工业制造业资本开支不断提升(左图),电力设备、国防军工、机械等行业产能或过剩(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几个行业我们并不看空。相反,经过一定时间的调整,不少行业的PB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我们认为下半年PPI触底回升,顺周期将有较好的修复机会。

  我们或可以与2010-2011年作一比较。2009年“4万亿”投资后,工业的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2010-2011年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8%,而2005-2007年只有42.7%。上一轮“4万亿”投资后经济体系经历了将近5年才迎来产能出清。因此如果从直观上看,本轮产能出清也要到2025年。

  然而,我们与2010-2011年的产能过剩做比较可以发现两者有着明显不同之处。

  2009年“4万亿”投资后的产能过剩主要因房地产及其产业链投资,而本轮主要跟新能源及其产业链相关。房地产除产业需求外,还有金融投资投机需求,新能源则主要是产业需求。

  目前工业企业的产品存货增速不断下滑,4月份产品存货同比5.9%。按照去产能过程,今年6、7月份工业企业产品存货同比见底,企业要进入新一轮的补库周期。这个周期大约要半年左右。

  此后将是半年左右的去化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也是这轮产能周期最后的去化过程,也即主动去库存阶段。因此这次产能周期见底的时间大约在2024年底,而经济见底的时间最晚也在2024年年中。

  我们从工业企业产品存货的历史比较来看,也能大致判断这轮产能周期出清可能在2024年底。

  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期来看,这轮产能出清会在2024年底,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这与PPI见底周期大致相似。过去三十年里,PPI共出现过6轮同比负增长。前5次PPI同比下跌最长持续54个月,最短持续12个月:

  第1轮下跌(1997.6-1999.12):PPI同比负增长持续31个月。期间中国政策紧缩,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经济软着陆)。

  第2轮下跌(2001.4-2002.11):PPI同比负增长持续20个月。期间出现网络经济泡沫破裂,经济内需不足。

  第3轮下跌(2008.12-2009.11):PPI同比负增长持续12个月。这期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但国内外政策强刺激,这也是PPI下跌持续时间最短的一次。

  第4轮下跌(2012.3-2016.8):PPI同比负增负增长持续54个月。2009年四万亿强刺激后出现产能过剩,是PPI下跌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第5轮下跌(2019.7-2020.12):PPI同比负增长持续18个月(其中2020年1月短暂同比正增长0.1%)。这轮PPI负增长背后是经济去杠杆,国际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冲击。

  第6轮下跌(2022年10月以来):截至今年5月,PPI同比负增长已经持续8个月。

  过去五轮PPI负增长平均持续27个月,本轮PPI同比下跌已有8个月。如果结合后面PPI的预测,此轮PPI回升后有效转正可能还要19个月左右,这个时间大约对应在2024年底。这与前面工业企业存货周期判断类似。

  一般认为产能出清过程中经济往往面临短期转型压力。然而,从中长期来看,每一轮产能周期伴随着龙头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和产业创新能级的提升,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的契机。这在日本的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中得到较好体现。

  日本经济一直被认为是失去了30年,30余年GDP平均增速大致在0.6%附近。日本股市却从2012年开始走强,今年更是创出30年的新高。这其中有很多解释。

  其中一种解释认为日本虽然GDP较低,但GDP忽视了日本国民财富,日本GNP可能更有效。然而,根据统计数据,日本的GNP走势与GDP相差无几,甚至低于GDP增速,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同比大约0.3%左右。

  日本上世纪80年代经历一次过热投资后,整个经济体遭受巨大冲击,但日本的产业并非发展停滞,日本企业通过兼并整合,要素资源不断集中形成龙头公司积聚的发展格局,这些跨国公司纷纷走出去,寻求海外市场发展壮大。

  我们以日本五大商社为例,从日本五大商社近2年的收入分布情况来看,五大商社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能源、金属矿产、材料、农业食品领域,主要集中于上游资源品。其中:

  三菱商事的收入主要依靠消费、石油化工产品、金属和材料。三井物产收入主要分布在生活/工业领域、化学品、能源和金属资源。住友商事的收入主要分布在资源和化学、房地产业务和金属。伊藤忠商事的收入主要靠食品、化学品及能源等。丸红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粮食、食品零售、能源等。

  进一步分析五大商业的国别收入可以发现,五大商业除伊藤忠商事外,其余四大商社的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大致1:1左右。

  换言之,“海外还有一个日本”的说法或许成立。海外收入没有体现在GNP中,可能跟跨国公司投资利润制度有关。

  日本五大商社在全球布局创新保证公司ROE的稳中有升,即使业务集中在上游之中,ROE仍然保持稳定。

  日本的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背后是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产能周期。为消化过剩产能,应对需求不足,日本企业集中资源,积极走出。在我们认为日本低欲社会时,日本企业在海外“再创一个日本”。

  日本在产业转型、企业创新之际,日本股市也积极回应。过去,我们只认为是安培经济学放水推动股市上涨,但我们可以发现日本股市跟日本发展质量更相关,日经与经济产出缺口密切相关。

  我们用HP滤波来处理日本经济产出缺口,可以发现,日本股市跟日本经济产出缺口之间在趋势上呈现正相关关系。

  GDP主要与劳动、资本和创新相关。日本在劳动和资本中都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日本通过企业的跨国经营和产业的集中创新,推动GDP超出自身潜在增长。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国内GDP“0增长”之际,日本股市依然上涨的关键所在。

  因为日本要素资源对应的潜在增长可能是0,但日本通过创新或战略的调整,实际GDP可能有0.6%,此时产出缺口是正的0.6%,经济是繁荣的。

  日本产出缺口与日本股市(左图),在趋势上存在正相关关系(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我们在中国GDP产出缺口与股市之间也找出了类似关系。2002年以后,产出缺口与全A指数有着较好拟合。

  中国产出缺口与股市(左图),在趋势上也存在类似正相关关系(右图),数据来源:Wind,和谐汇一

  因此,从日本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劳动、资本的比较优势不再明显,每一轮的产能周期将倒逼国内产业转型,促使企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中创新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银行的预测,2024和2025年中国GDP逐步趋向4%。中国从高增长的经济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此轮产能出清将有助于龙头企业集中优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本文研究过程中感谢安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池光胜在产能过剩讨论中的观点意见,但文责自负。米乐m6手机网页版米乐m6手机网页版


TEL:400-388-3942    FAX:+86-096-3419    EMAIL:admin@admin.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2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67号  鲁ICP备20001016号-1